3月25日
人民日報頭版頭條
以“鼓足勁,邁向‘雙勝利’”
登載了時瑞達復工復產情況 (版面紅框右下角)
原文內容
襄陽——
嚴格防控舉措
細化準備工作
“疫情期間,麻煩配合測一下體溫。”3月24日下午3時許,記者剛要進入襄陽市時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大門,就被門口手持額溫槍的保安攔住了。量體溫、出示健康碼、登記個人信息,對于每一個進入廠區的人,這是必不可少的“三部曲”。
時瑞達是襄陽市一家民營企業,主要生產軌道車、大型養路機械、城市有軌電車等交通運輸重型機車,年產值約3億元,員工278人。疫情暴發后,公司于1月24日停產,只留了幾位工人駐扎在廠房。
3月14日,經襄陽市襄州區科經委批復,公司正式復工復產。得到消息,公司總工程師萬靂連忙從鄂州老家回到襄陽,“廠里員工本地人居多,目前已到崗260多人。” 萬靂說, “除了在武漢的,其他全到崗了。”
走進時瑞達廠房,工人們焊接的焊接,組裝的組裝,忙碌而有序。生產車間13個工班組、48個生產臺位都開足馬力,“現在復工復產了,等物流協調好,就可以把這些牽引車逐漸往外運。”萬靂說,一些國外訂購的牽引車,還需要根據當地的疫情再做運輸決定。“我們的生產計劃已經排到7月份,海外訂單還在陸續增加。”萬靂說,按照這樣的規模,今年公司還將再招錄10名技術人員、30多名工人。
復工后,疫情如何防控?萬靂介紹,除了“進門三部曲”,公司還要為員工每天測量三次體溫,工作期間,工人間隔必須超過1.5米,就餐要分時段分批進行,工人宿舍保證人均占地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。
襄州區對復工復產公司提出了硬性要求,如進出公司出示健康碼、復工前每名員工做一次CT或核酸檢測等。“疫情防控松不得,我們要求開工的企業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,并提供一份復工方案。”襄陽市襄州區科經局黨組成員、總工程師沈耀說。
據了解,從2月20日起,襄陽實行復工復產企業情況日報制度,每天收集匯總企業復工復產情況,一方面組織“停不得”企業應復盡復,另一方面動員未復工企業做好各項疫情防控準備工作。
截至3月24日,襄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復產1590家,復工率95.8%。
湖北時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現以來,公司各級領導高度重視,董事長陳英杰親自掛帥,多次組織各級領導進行視頻電話會議,成立了以董事長陳英杰任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,制定了《疫情防控手冊》,督促、檢查、落實各項防控措施,依法開展各項預防控制工作。
為確保公司安全復工復產,公司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,先后對復工人員進行了多維度全面排查,組織采購了口罩、84消毒水、75%酒精、額溫槍、噴霧機等防疫物資。復工后每日嚴格按照《疫情防控手冊》執行,對進出廠區人員進行嚴格管控,并組織人員對生產、生活環境等進行嚴格消殺,確保廠區環境安全。同時,我司將科學調度生產計劃,全力保障交付,竭盡所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,確保把疫情可能給客戶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各個入口測溫防控不放松
每日定時進行消殺
員工分批就餐
